這篇文章是今天在逛悅讀學堂的部落格-
讓閱讀幫助孩子建立語文能力 (悅讀學堂給今年小一新生家長的建言) 得知的,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還不知道怎麼去做的,
很高興有這份資料。
今天做了一個練習,
給書本們找一個新家,
每次要去讀書時,
就可以去書本的家找它們。
(那個新家就是Penny阿母送的盒子 ^^)
****************************************************
怎樣幫助幼兒閱讀(一)
作者﹕葉子
讀書是幼兒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語言的輸入過程,讀書、聽故事對兒童的語言和智力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朋友能經常給小朋友們讀讀書、講講故事,將會大大增強他們的辭彙量和對語言的領會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能力。
同時,不同內容的高品質讀書也能夠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和廣闊的自然界。
從嬰兒開始
兩歲之前,嬰兒的語言發展迅速。嬰兒對熟悉的聲音和圖畫非常感興趣,看圖識物是嬰兒學習事物的好辦法。
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高品質圖書
請您注意以下幾點,故事的長短,過長的故事會使兒童失去注意力;圖畫是否清晰可辨;故事情節是否有趣,小朋友們喜歡故事情節簡單,結果可以預料的故事,內容有一些重複性的比較好;故事是否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他們容易理解的內容。另外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為他們選擇一些厚紙頁的書,以避免孩子扯壞圖書。
選擇不同種類的圖書
家裏的小“圖書館”您可以選購不同類別的書給孩子,如數位類、字母類、故事類、看圖識字類、動物類、植物類等等。這樣會豐富兒童讀書的閱讀範圍。
讀書的方式
我建議家長朋友們給兒童讀書的聲音要放大,速度要放緩。這樣會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於故事內容您可以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來靈活發揮,即可以只是簡單的看圖識物,也可以擴展為小短句或小故事。對於故事中不同的聲音效果也請您儘量模仿,誇張一些的聲音小朋友們最喜歡了。
讓孩子自己有選擇的權力
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今天讀什麼書,好處是讓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有一種可以“自我控制”事物的能力,孩子們會為此而感到驕傲與快樂。同樣也培養了孩子閱讀方面的自立性,讓孩子明白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讀的書。
讀書的地點和時間
有些家長比較喜歡睡前的時間給孩子讀書,這是一個好辦法,其他的時間也可以嘗試,甚至只要他們想讀書,您就儘量滿足他們的願望。在家裏找一個對你和孩子都比較放鬆的地方,一起享受這特殊的美好時光。讓讀書、看書變成一件讓小朋友們期待的事情。
文章引用處:大紀元新聞網-副刊-教育園地
****************************************************
怎樣幫助幼兒閱讀(二)
作者:葉子
學者Mikulecky研究發現,優秀閱讀者的父母有以下特點:他們只是幫助孩子閱讀,而非只是簡單的教授。他們不會讓孩子心情沮喪,而是鼓勵提問且具有幽默感,他們喜歡猜想故事情節,他們鼓勵孩子多讀並講訴自己喜歡的故事。
在這些家庭中閱讀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此類父母自己也以閱讀為樂。相反的是有些父母對於閱讀結果要求過於嚴厲,如喜歡孩子指認字、詞,經常批評孩子,“閱讀”被視為是一件孩子必須要努力做好的事情。
熱情與態度最重要
在我看來,教會小孩子知識比較容易,但是要讓孩子對某件事物形成一個積極的態度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父母的“言傳”還遠遠不夠,而“身教”就尤顯突出,如果您自己經常讀書、如果您對講故事興致勃勃、如果您對孩子的故事充満興趣,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要知道讓孩子學會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單單獲取知識,而是讓他們擁有了一把打開大千世界的鑰匙。
愛惜圖書
希望您從一開始就教育小孩子愛惜圖書的良好習慣。比如輕拿輕放、小手髒時不可以翻書、不可以在書上亂畫,看過書後放回原位等。愛讀書的人一定是個愛惜書的人。
去圖書館
如果有機會、有條件希望您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豐富的圖書會讓孩子大開眼界,友好的圖書管理員也會使小孩子對圖書館不存陌生之念,這會讓他以後成為一個會利用圖書館的人。
讀書的延伸活動
研究顯示,如果只是簡單的讀書給兒童,而並沒有對書的內容進行相關的討論、提問等延伸活動,等於在白白失去幼兒學習語言的寶貴時機。如果家長能根據幼兒的反應,恰到好處的解釋故事中出現的新詞語,或者擴展內容,或詢問問題並聯繫兒童自己的過去經歷進行簡單的討論,這些方法會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語言及其內在的涵義。試以一位兩歲孩子為例:
媽媽:“你喜歡這本動物園的書嗎?”
孩子:“喜歡!”
媽媽:“告訴媽媽,你去過動物園嗎?你在裏面看見什麼了?”
孩子:“老虎!”
媽媽:“哦!那你看見老虎吃什麼了嗎?”
孩子:“吃肉!(孩子張大嘴作咬的動作)”
1000個故事
專家建議在小孩子學會自己閱讀之前,他們需要聽1000個大聲讀給他們的故事。1000個!聽起來很多,但是一天三個,一年就可以了,不可以偷懶呀!還有一定要是好聽的故事才行呢。
文章引用處:大紀元新聞網-副刊-教育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